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 我刊投稿论文 >

宁夏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作用

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始于中国长安(洛阳),经中亚向西到达地中海地区,向南延伸至南亚次大陆,横跨欧亚大陆东西长万余公里、南北宽约3千余公里的丝绸之路,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国际政治互信为保障,以国际人文互动为基础,以国际贸易互通为目标,贯通东西方诸多层面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作为欧亚大陆的大动脉,带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并为推动和沟通古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做出了居功至伟的贡献。

如果说古丝绸之路基于“条条大路通长安、条条大路通麦加、条条大路通罗马”,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三通”——政治通、经贸通和人文通,那么,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古代丝绸之路已被象征着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新亚欧大陆桥”取代和拓展,并从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更多、更广、更深的层面影响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也因此,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10月8日出访哈萨克斯坦时倡议:“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习近平从“加强政策沟通、加强道路联通、加强贸易畅通、加强货币流通、加强民心相通”五个方面指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也吹响了丝绸之路中国沿线各省区向西开放的号角。

1 新时期新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通过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的批复”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在保障宁夏经济社会文化长足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前深入和全面对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面对国家新使命、宁夏新任务、时代新要求,作用更为明显。宁夏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主要表现在:

其一,宁夏作为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与“一带一路”沿线诸多国家有相近的风俗习惯、源远流长的交流合作、历史形成的传统友谊,这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

其二,国务院批复的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作为一项推动我国内陆地区向西开放,围绕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经贸文化交流合作而实施的国家级重大发展战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战略支点和保障。

其三,宁夏作为中阿博览会的永久会址,是“一带一路”沿线阿拉伯国家“向东看”和中国“向西走”的新窗口与新平台,也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开展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的主要渠道之一,更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大周边外交关系的重要体现。

其四,宁夏因其所处新欧亚大陆桥国内段中间位置,以及对内联接中国东西部与对外通往中亚西亚的特殊陆空优势,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空中门户,从而密切联系着国内国际间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

综上所述,宁夏所处地理位置和享有的国家政策与平台,展现着宁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但如何从地理优势、政策优势、经济优势、人文优势等层面,最大限度地开发并发挥它的作用,则需要政策界、经济界、企业界、文化界、学术界等,通过“政产学研用”的联动协同,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下“丝路宁夏战略支点”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新视角,运用新方法,挖掘新资料,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服务宁夏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研究,并为丝路宁夏战略支点的地位与作用、定位与作为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

2 四个对接

关于“丝路宁夏战略支点”建设,首先应基于宁夏“地脉、人脉、文脉、政脉、经脉”等区情优势和国策定位,对接“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中的具体“通点”,将丝路宁夏的主要开放与合作交流对象界定在一个战略三角支点上,即以阿拉伯世界为主体,以中亚国家为延伸,以其他穆斯林国家为辅助的“开通”对象。

其次,紧紧围绕中央和宁夏出台的一系列决策和规划:“西部大开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丝路宁夏战略支点的作为应具有顶天——国家政略,立地——宁夏战略的战略使命。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26条内容讲到,“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因此,“丝路宁夏战略支点”应对接21世纪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有机整体,相得益彰,互为衬托,互为支撑。丝路宁夏在做好自我战略支点建设的同时,也应“借船下海”、“借港上岸”,借助“上海自由贸易区”,以及未来要合作的“中海自由贸易区”,将具有“西通东联、西出东来”的丝路宁夏战略支点的地位与定位、作用与作为发挥好,实现“恰到好处”的目标。

除此之外,“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与沿线国家建立稳固友好关系,推进全面交流合作,营造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外部和平环境是根本目标之一。因此,宁夏应以“人文互动为方法,经贸交流为途径,服务中国外部和平环境为目标”,着力推进丝路宁夏战略支点建设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发展。

3 中阿新通道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揭开了中阿两千多年的经贸交流史。中阿双方从早期的瓷器、丝绸、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单一贸易,发展到今天能源化工、金融经济、建筑建材、机电设备等在内的多元贸易。随着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中阿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的深入发展,以及中阿经贸论坛升格中阿博览会,宁夏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阿拉伯世界“向东看”和中国“向西走”的新窗口与新平台,也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开展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的主要渠道之一,更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大周边外交关系的重要体现。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银川综合保税区、中阿博览会,成为了宁夏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重要载体。

虽然中阿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双方共同缔造了举世闻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但自近现代以来,阿拉伯国家与西方国家因地理地缘接近等因素,促使中阿双边经贸交流与国际合作较之中阿为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实施、深入发展和不断推进,促使了阿拉伯国家“东看眼光”不仅不断大幅度东移,而且首“看”中国,促使中阿经贸交流不仅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而且继续创造历史最新水平。

鉴于阿拉伯国家“眼光”的西方标准,以及“东移”后首选中国东部经贸产业发达地区的中国东部标准,给中国宁夏对阿出口产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因此,宁夏势必要积极做出回应——将出口阿拉伯国家的优势产业如清真产业、枸杞产业等,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产业升级能力,力争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从而促使阿拉伯国家,尤其是阿拉伯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如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更进一步地认同宁夏产业。

4 四个关键点

宁夏要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重大作为,就必须了解阿拉伯经济的关键点。阿拉伯国家经济的关键点主要有四点:阿拉伯国家经济体系的构建、阿拉伯世界的国家经济分类、阿拉伯国家经济的运行模式及海湾阿拉伯国家竞相发展经济金融中心。

阿拉伯国家经济因其具有的国家文化和属性,以及因其所处两洋三洲五海(两洋指印度洋和大西洋;三洲指亚洲、非洲、欧洲;五海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的地缘优势,促使其经济体系呈现出三角格局——以伊斯兰经济理论为魂,以阿拉伯经济思想为体,以西方经济方法为用。

由于阿拉伯国家经济发展并不平衡,所依赖的经济支柱也不尽相同。阿拉伯世界的国家经济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产油国的石油美金致使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属于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发达国家;二是农业旅游为主体的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和摩洛哥等,属于阿拉伯国家的发展中国家;三是要依赖帮扶和外援的欠发达国家,如苏丹、吉布提、索马里、科摩罗等。这也决定了世界大国制定对阿拉伯国家的经济政策时,往往分而代之,非一盘棋。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阿拉伯世界的国家政治体制,决定了阿拉伯国家经济运行模式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君主国经济体制,如沙特阿拉伯,一千多王室成员分布在政治、经济、金融、文化、教育、工业、贸易等大领域,因此经济运作基本上以王室为主体;二是共和国经济体制,如叙利亚、突尼斯、伊拉克等,是议会和政府为主体。

阿拉伯海湾国家应油气资源和地理位置,决定了六国之间在经济、金融等方面的竞相态势。当前,巴林是阿拉伯世界尤其是海湾国家的银行和金融中心,但阿联酋迪拜则提出了3个“2020”,一是赢得2020年世博会主办权;二是在2020年将迪拜打造为世界旅游中心,创收5000亿迪拉姆旅游收入;三是在2020年将迪拜打造为伊斯兰世界的经济首都。因此,从经济金融合作交流角度来讲,“一带一路”带动了与阿拉伯国家的经济金融合作与交流。

5 新平台

商贸需要平台,这一平台宁夏现在有了。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是提升宁夏、带动周边、对接中阿、面向世界的新型战略平台。因此,宁夏做好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以及国家批准的银川综合保税区建设文章,必将成为搭建中国经贸西出通道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宁夏借助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进一步为中阿经贸交流提供各种交流机遇,如信息互通与共享、产品展示与交易、人员往来与合作、物流集散与流通等,形成中国经贸西出的长效机制和联动机制。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综合保税区的五大功能——保税加工功能、保税物流功能、货物贸易功能、服务贸易功能、口岸功能,,为中国经贸走向阿拉伯世界提供输出平台。银川综合保税区背景下的“企业入区”、“产业入园”、“商品入关”,不仅是宁夏服务他者与他者促进宁夏发展的有效方式,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银川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和集聚效应,以及中国在空间上形成沿海、沿边和内陆开放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战略格局,更好地提升我国对阿经贸交流的水平和质量,真正意义上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于2012年9月12日在“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开幕式上所讲“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大开放相结合”的要求和理念,更要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26条所讲“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的精神。

此外,区域研究专家指出,宁夏因地处内陆地区,不沿边不靠海,综合枢纽建设不足,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陆港空港建设规模较小、功能较弱、配套能力不强,缺少快速客运和城际铁路,内联外接的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形成,支撑制造业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金融业的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区地方金融机构发展不足,市场化程度低,城市商业银行、信贷及保险等金融服务发展滞后等因素,致使宁夏较之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外开放、交流、合作的进度相对比较缓慢,吸引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不具有完全优势。

因此,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在短时期内不能够吸引更多更强更优的中阿著名商贸企业到宁投资兴业的情况下,应进一步采取更有效的方式和理念,打造和提升宁夏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宁夏品牌”效应,继而逐步打造宁夏产业的全球品牌。换言之,宁夏争取中阿著名商贸企业在宁注册公司,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中阿优势产业促进中阿经贸交流与合作,继而形成一个“注册在宁夏、产业在中阿、运作在全球”的由宁夏提供平台、中阿产业分布全球、公司全球运作经贸的联动机制,促使宁夏在成功唱响“宁夏品牌”的基础上,本着“借力”和“造力”的双轮驱动性质和功能,助推宁夏经济腾飞,提升宁夏经贸效益,带动宁夏全面发展,并为“一带一路”奉献宁夏战略支点应有的贡献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