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 我刊投稿论文 >

关于产能过剩在我国的成因分析

摘 要:政策制定者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存在滞后、不全面的可能性,非常难以准确预测未来市场需求,产能增长要是强行依据人为的愿望来控制,通常其后果是比较尴尬的局面,为了对产能过剩进行抑制而让市场进入受到过度限制,这就可能使低效率企业与落后产能得到保护。本文对产能过剩在我国呈现的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得出解决产能过剩选择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产能过剩;特点;政绩考核

这些年经济在我国持续增长,有些行业被刺激大规模扩大生产能力,并且因我国经济粗放的增长方式、机制体制不足,一些行业有着低水平扩张、盲目投资的现象。中央为此对贷款、土地提出严控,对市场准入严格把控等措施,这样投入到一些行业的资本明显增幅回落。但因产能过剩既有即期过剩又有预期过剩;在市场条件下既是正常现象,又是被扭曲的实际问题。在我国踏入升级转型时期与国际低迷的经济环境中,如今我国的生产与需求有着突出矛盾,产能过剩是工业领域日趋突出的问题,通货紧缩迹象已出现在工业领域,产能过剩是普遍性问题,甚至绝对过剩也出现在一些行业中。中央在2012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中就将对产能过剩的化解视为重点工作,我们应将国际经验当成学习借鉴的对象,使地方政府弱化投资冲动与产业调控转变政策,将产能过剩的化解当成调整结构首要任务。

1 产能过剩在我国呈现的特点

1.1 范围大与行业多

产能过剩在我国呈现范围大与行业多的特点。发改委在早些年就明确表示过产能过剩在汽车、电解铝、钢铁等十多个行业都已出现,其中七个行业有着突出的产能过剩,包括汽车、电解铝、钢铁、焦炭、铁合金、电石冶炼行业,此外有潜在过剩的行业:水泥、煤炭、电力及纺织。

1.2 结构上的过剩

产能过剩是在我国多个行业的总量过剩,且有着结构上的矛盾。一方面落后产能与先进产能共存。因我国经济结构多元化明显,各行业内部及行业之间有着较大差异的生产力水平,所以导致落后产能与先进产能共存的现象。有些产能在生产技术与工艺装备上比较先进,有较高的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且有较少的污染;另一些落后产能有着高能耗、较差的工艺装备、严重污染的问题。就整体而言,先进产能满足不了国内需求,且严重过剩的落后产能,导致供给的整体水平较低。此外,低端产品过剩与高端产品不足的产能共存。尽管通过考察总量,产能过剩在不少行业已存在,但每年我国依然从国外进口大量高端产品,进而满足特殊需要。

1.3 相对过剩

产能过剩在我国呈现的是相对过剩,也就是低消费水平的产能过剩。总体产品在经济中可分成生活资料产品与生产资料产品,居民消费的是生活资料产品,企业消费的是生产资料产品。水泥、钢铁、电力、煤炭及电解铝的产能过剩属于相对当前时期的需求过剩,主要是在短期内下游产业无法对上游产业消化过多产能,这并非属于绝对过剩。产能过剩在纺织、房地产及汽车等行业也属于相对过剩,主要在于大多数人仍有较大意愿获得这些产品,只不过是因其价格较高或较低收入水平而造成有效需求没有实现,总供给与有效需求存在较大落差,进而形成过剩现象。

2 产能过剩在我国的成因分析

2.1 市场缺乏推动重组兼并的力量

重组兼并对过剩产能的化解有积极作用,但市场型重组兼并在我国有很大实施阻力。就美欧日的产业发展历程而言,对过剩产能的化解少不了行业的重组并购。如果产能过剩痕迹已经发生,市场会出现一股风起云涌的力量来对行业推动并购,这样就能使过剩产能有效消除。本世纪初我国出现了大量重组并购,如水泥、钢铁、玻璃、电解铝等行业,但大多是在行政引导下,以本地龙头国企为基础,对中小企业大量并购的非市场化重组,较差的协调性,对过剩产能的化解无益;即便当地出现倒闭破产企业,通常地方政府设置了各种阻碍,不愿当地企业被外来企业并购,跨区域重组举步维艰。从如今的财税体制看,除央企并购外,对当地企业被外地企业兼并,或是当地实力雄厚企业向外地投入资金,地方政府一般都不予支持,造成实现市场化重组的可能性降低。

2.2 不合理的政绩考核、财税体制助长过度投资

不合理的政绩考核、财税分配,造成地方对产业投资与建设经济过度重视,却对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严重忽视,对一些工业领域间接或直接的助长了产能过剩。因工业特别是重化工、机械重工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到此类资本密集型产业,通常它们需求的资本远超过农业与服务业,可以迅速提高经济总量,在如今财税体制的各自分享的环境下,增收的动力与压力在地方政府普遍存在,有一种自然冲动去吸引投资工业发展经济。同时在投资决策中地方政府具有系统性制度约束,在短期推动了经济扩张规模、投资过度增长的行为。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因刻意让一些产业降低进入门槛而采用非市场化方式,人为阻碍地方企业淘汰破产,使一些落后产能行业难以退出。

2.3 当前消费严重不足

生产、消费、流通组成完整循环,任一部分在这一整体中有问题,都将产生短期或长期的病垢。不足的内需也是造成一些行业过剩产能的原因,所以出现大量出口环境成本高的产品与资源型产品的现象。当前内需不足在国内集中反映在乏力的即期消费。形成乏力的即期消费原因有现实弊端、历史原因及后顾之忧。其一,我国经济工作长期被传统的轻消费、重积累的生产格局主宰,致使不足的内需,必然对即期消费产生影响。建国时基于国情长期保持并严重倾向轻生活重生产、轻消费重积累。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投资率长期过高,长期偏低的消费率是制约即期消费扩张的历史原因。其二,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畸形发展的消费能力使即期消费受限。自改革以来,少数人大量急剧财富,虽然增加和释放社会活力,示范效应被充分发挥,但造成大幅、急速扩大收入差距,畸形发展消费能力。有些消费在城市已饱和,但落后地区即便有强烈的消费愿望,可消费能力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三,社会保障欠缺规范机制,居民有较高的预期消费,对即期消费保有后顾之忧。在未来较高的预期消费、收入不明朗的状态下,加上消费习惯的审慎,预防性储蓄普遍存在我国居民中,所以高储蓄率连续出现多年,自然形成欠乏的即期消费。

3 我国解决产能过剩选择的策略建议

3.1 对产能过剩行业优化资本配置,推动重组兼并

首先,国有资产管理要按行业考虑推进。国有资产要超越按企业监管的层面,对国有资产实施按行业管理。要是恶性竞争、同质竞争在国有企业出现比将造成很难保值增值国有资产。能够按照市场可行性与企业意愿,给予退出部分资本或重组兼并。其次,对地方国企支持跨区域重组兼并,或是民企参与重组国企。就分配财税而言,重组兼并企业后,纳税不急于统一,仍然维持原来纳税渠道;跨区域并购要探索建立分开统计产值、分成税收的制度。最后,在新兴战略产业国有资本要进入高端生产部分,把核心技术掌握在手。转移国有资本不但能将过剩的产能淘汰掉,还能够通过技术与资金优势融入产业链的高端关键部分,达到示范与引领的作用,进而让大量国企更乐于由调整资本结构的途径融入高端产业。

3.2 对政绩考核、财税体制强化改革,使地方政府规范投资行为

要突破政府考核体系与财税体制,对地方政府管控盲目与过度投资的冲动。将政府的财政支出划分理顺好,,依据中央立足于稳定经济与收入再分配等领域,需要地方政府立足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等方向,颁布有关法规,对中央、地方明确划分权利、责任。将政府划分的收入理顺,要结合税制改革,对地方与中央的税制体系要重新架构与完善,加快推动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向消费型,使地方政府过度刺激投资而增加税收的积极性降低。对转移支付要逐步简化与归并,实现各地公共服务于公共产品的均等化,推动形成一般转移支付主导化、专项拨款辅助性的转移支付模式。积极推动省内建设财政转移支付,尽快使转移支付制度达到均等化效果与规范化。要对政府理顺考核评价体系,就要对地方政府转变考核方式,适当降低考核体系中的经济建设权重,增加更多涉及公众满意度、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等内容。同时对干部考核制度要科学合理的健全,对地方政府官员改变考核指标,使拟定的官员评价体系要依据科学发展观。此外,地方政府要规范投资行为,涉及项目决策不鼓励政府直接参与。加强政府在纠正与监控上的非市场化行为,对政府规范投资管理与招商引资方式,对土地开发总量要严格控制,使土地供给增加透明度;严禁政府用减免税、低环保标准及低地价等手段来歪曲资源价格,以此吸引投资。

3.3 扩大内需,渐渐消化过剩的产能

如今我国有相对充裕的生产能力,不能仅仅依赖增加生产能力、扩张投资实现扩大内需,否则产能过剩会更多。所以只有从鼓励消费出发,扩大消费需求,从本质上解决不足的需求问题,进而缓解过剩的生产能力。其一,政府需着手公共财政支出,把财力更多的投向提供服务于生产公共产品上,构建人们生活的支撑保障体系,使人们后顾之忧消除,让他们提高消费能力。如今支出的公共财政新增量要倾向与科研、教育、公共卫生及基础设施等事业,及保护环境与生态建设等领域。其二,城乡居民稳步增加收入。对收入分配秩序加以规范,重视中低收入阶层增加收入;对农村市场要积极拓宽,强化建设农村流通系统与农村基础设施;完善消费环境及政策,使城乡居民提高购买力。

4 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有些行业因低水平扩张与盲目投资而引发过剩的生产能力,已形成一个突出的经济运行问题,要是不能及时解决,就会让不合理产业分布加剧矛盾,这就要对产能过剩行业优化资本配置,推动重组兼并;对政绩考核、财税体制强化改革,使地方政府规范投资行为;扩大内需,渐渐消化过剩的产能。

参考文献

[1] 陈璋 《中国宏观经济理论方法论问题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 丁春香,王昕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原因与缓解策略 [J] 冶金管理 2008(11)

[3]马杰,杜永喜 对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几点认识 [J]东方企业文化 2011(06)